1876年德意志帝国5马克银币,威廉一世和帝国鹰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和权力镜像
今天介绍一枚1876年的德意志帝国5马克银币。
这是一枚颇具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的银币。在这枚银币诞生之前,有一些最终让它得以面世的德意志帝国统一的故事。有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才有了这枚币的面世。
19 世纪 70 年代,猛人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辅佐下,通过三场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其中最关键的战争分别是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普丹战争(1864 年)
战争的起因,是丹麦与普鲁士、奥地利对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的归属存在争议。丹麦试图将石勒苏益格完全并入自己国家,这顿时引发了德意志邦联内各邦国的不满,普鲁士借此机会联合奥地利,以维护德意志邦联的利益为名,对丹麦宣战。
这场战争的过程较为顺利,普奥联军凭借先进的军事装备和战略战术,迅速击败丹麦。根据战后签订的《维也纳和约》,丹麦放弃对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的主权,石勒苏益格由普鲁士管理,荷尔斯泰因由奥地利管理。普丹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普鲁士在德意志邦联内的影响力,还为普鲁士提供了进一步扩张和整合德意志的契机,同时检验了普鲁士军队的战斗力,为后续的战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普奥战争(1866 年)
战争的起因,是普鲁士想要排除奥地利在德意志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确立自己在德意志的领导权。双方在领土、政治影响力以及德意志统一的主导权等方面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此外,普丹战争后,普奥两国对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的管理分歧也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普鲁士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优势,特别是毛奇将军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普鲁士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和后装线膛枪等装备,使得普鲁士军队能够迅速集结和展开攻击。
萨多瓦战役中,普军大败奥军。
奥地利战败后,被迫退出德意志邦联。
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将德国北部大部分地区纳入统治之下,基本排除了奥地利对德意志统一的干扰,为德国统一进程扫除了一大障碍。
普法战争(1870 - 1871 年)
由于普鲁士和法国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法国担心德国统一会打破欧洲大陆的均势,威胁到自身的霸权地位,而普鲁士则希望通过对法战争,完成德国的最终统一,并夺取法国丰富的资源和战略要地。
然后!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成为了普法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战争初期,普鲁士军队凭借高效的动员体制和先进的军事技术,迅速攻入法国境内。
在色当战役中,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包围巴黎,法国被迫签订《法兰克福和约》 。法国割让阿尔萨斯 - 洛林给德国,并支付巨额赔款。
普法战争的胜利,使得南德诸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合并。
金光闪闪的牛掰时刻来临了!1871 年 1 月 18 日,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这三场战争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每一场战争都为德国统一进程扫除了特定的障碍,最终实现了德国从松散邦联到统一帝国的转变。
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为了建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德国开始发行新的货币,其中就包括 5 马克银币。这种银币是德国统一后经济整合和货币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故事讲完了。
如下,才是这枚币的介绍:
【正面】: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Wilhelm I)的侧面肖像(不折不扣的猛人)。
币面环绕的文字 “WILHELM I DEUTSCHER KAISER KÖNIG V. PREUSSEN”,意为 “威廉一世,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国王” ,下方的字母 “A” 代表柏林造币厂。
【背面】:一只威严的帝国鹰。鹰上方有一顶皇冠,鹰胸前带有复杂的盾徽。环绕币面的文字 “DEUTSCHES REICH 1876”,意为 “德意志帝国 1876” ,下方的 “FÜNF MARK” 则表示面值为 5 马克。帝国鹰是德意志帝国的象征,代表着帝国的权威和力量。
【材质】:银含量较高的银合金铸造
【规格】:直径 37 毫米
【重量】: 27 克左右。
【收藏价值】:高
【历史意义】:作为德意志帝国早期发行的货币,见证了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对于研究德国货币史、政治史具有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
【稀有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银币因流通磨损、回收重铸或战争等原因而消失,存世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品相较好的,在收藏市场上较为珍贵。
【艺术价值】:其币面设计精美,无论是人物肖像还是帝国鹰的雕刻,都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造币工艺,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在收藏市场中,这枚银币的价格会因品相(如是否有磨损、划痕,光泽度如何等)、保存状态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而有所波动。
========八卦分割线=======
【编外八卦,我朝同期】
★1876年,中国正处于清朝。时年5岁的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在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洋务运动处于 中期推进阶段;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早期创办的军事企业已进入稳定生产阶段,福州船政局在这一年成功造出中国第一艘铁胁木壳兵船 “扬武号”,标志着中国近代造船业迈出重要一步;
★李鸿章在这一年委派唐廷枢筹办开平矿务局(后成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煤矿企业之一),开启 “官督商办” 民用工业的探索;
★1876 年,英国怡和洋行未经中国政府批准,擅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 ——淞沪铁路(从上海吴淞到江湾),虽因清廷反对次年被赎回拆除,但这一事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近代铁路的认知,为后续洋务派自建铁路(如 1881 年唐胥铁路)奠定了舆论基础
★1876 年是清朝 “边疆危机” 集中爆发的一年,西方列强与周边势力趁清朝国力虚弱,加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主要冲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左宗棠在这一年的4月,奉命率清军分三路进军新疆,先后攻克乌鲁木齐,玛纳斯等重镇,在11月收复北疆。左宗棠先生收复新疆,1876 年是关键战役。
★云南 “马嘉理事件” 后续交涉:1875 年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在云南边境被杀(“马嘉理事件”),1876 年 9 月,清朝被迫与英国签订 **《中英烟台条约》**,条约规定英国可派人进入云南调查通商事宜、增开宜昌等 4 处通商口岸、英国在租界内享有 “治外法权” 等,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也反映出清朝外交的被动地位。
1876 年的中国是清朝晚期 “危机与变革并存” 的典型年份:洋务运动的推进展现了统治集团 “自救” 的努力,收复新疆的战役彰显了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但《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与边疆危机的加剧,也暴露了清朝国力的虚弱与近代化进程的艰难,这一时期的历史走向,深刻影响了后续中国近代化的轨迹与甲午战争前的社会格局。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像是一只蝴蝶在149年前轻轻煽动翅膀带起的风,它卷起世事飞扬来到了149年后的今天。
这枚币,现在静静躺在我的面前。
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