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2年开始,德国的部分邮政服务和收费标准陆续得到进一步细化,对新面值邮票的需求随之而来。
而此时正值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俗话说得好:“新年新气象”,更何况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呢?于是,帝国邮政局决定借此机会向世人展示这个新兴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新面貌。
1899年年中,德国邮政局委托德国印刷厂设计并印制一套全新的普通邮票。在邮票主题方面,既然要“新”,那么传统的纹章徽志和正中大数字的设计便不再考虑。相反,作为德国制造的代名词,更作为德意志民族的象征,“日耳曼尼亚”(Germania)一词及其拟人形象不仅能让人联想到德国日益强大的工业实力,更能唤醒德国北部和南部人民共同的民族认同感。于是,德国印刷厂便以“日耳曼尼亚”为主题,面向全国公开征集设计稿。
评选的过程在此就不多赘述。最后,从成千上万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且在终选中得到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全名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Preußen,1859.01.27~1941.06.04)青睐的设计稿,来自一位初出茅庐的平面设计师——保罗·爱德华·瓦尔德拉夫(Paul Eduard Waldraff,1870.07.16~1917.06.02)。而这份作品所描绘的,便是日后为人们熟知的“戴皇冠的日耳曼尼亚”。
瓦尔德拉夫的设计稿,模特是演员安娜·弗林(Anna Führing,1866.03.06~1929.11.02)。
此后,德国印刷厂迅速完成了后续的各种工作:边框设计、模板雕刻和样票试色等等。最终,随着印刷机的全面开动,一套全新的普通邮票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最先问世的却并不是那套传说中的新版邮票,而是一张使用新版邮票中5芬尼(MiNr.55)的图案作为邮资图的“世纪之交”特别邮资片。这份小小惊喜作为德国第一件兼具纪念价值和宣传意义的官方邮政用品,已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售品就是这张“特别邮资片”,100多年了,依旧保存完好。
有故事的邮票 —— 英国1971年罢工邮件 (店内编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