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专场 /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列表

一扇窗邮社

认证 1年店铺
进行中
4月22日 星期二 21:01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0
共1件
  • Lot.1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起价:15元 当前价:15元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有故事的邮票 —— 德国紧急状态货币,地方代币券,10马克,全新  (店内编号174)
    【国家地区】德国
    【品相】9品

    一、售品的货币单位。

    187111日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帝国议会在1871124日通过了第一部帝国硬币法,统一了1871年前各邦国各不相同的货币系统。该法案包含两个特别重要的条款:

    第一,引入了统一的帝国货币“马克”,且1马克等于100芬尼;第二,马克被设计并规定为是金本位下的货币。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都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马克这个名字来源于最初的日耳曼重量单位马克(Mk 或ℳ,拉丁草书中的 M),后来转移成为货币计量单位一马克相当于0.35842310002790 克纯金。

    为区别于以马克这一计价单位,这一时期的马克(货币名称)也被后人称为“黄金马克”或“金马克”(即相当于中文中的“人民币”)。

    与其他国家一样,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1914年)选择停止发行金币,并把黄金储备当做国家保障。取而代之的是收据(Reichskassenscheine)和钞票(Reichsbanknoten)的流通和发行。由于银币也从流通中逐渐消失了,这一变化实际上是引入了钞票,并放弃了金本位制。

    1915年开始,由于战争期间经济衰退以及无限的货币国家融资,德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硬币不再由金、银、铜镍合金、青铜或纯镍制成,而是由铁、锌和铝等较便宜的基本金属制成。此外,地方当局和大公司可以发行纸质应急货币。

    二、一战和德国通货膨胀产生售品

    19181111日,一战结束。四年惨烈的战争,欧洲大陆失去了1000多万青壮年劳动力,消耗了2700多亿美元的财富(相当于现在的500多万亿美元)。人员和资本的直接损失,令大部分欧洲国家陷入经济困顿。

    巨额的战后债务更是让欧洲列强步履维艰。英国欠下了50亿美元(约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亿美元)的债务,法国欠了40亿美元(约相当于现在的8万亿美元),算上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欧洲大陆对美国的债务累计相当于当时美国一年的GDP1914年一战打响时,德国政府并未像英国那样提高税收来为战争融资,而是采取了发行战争债券的方式,将自己的货币马克与黄金脱钩。德国政府为了应对战争开支不断加印马克纸币,为后来的苦难埋下伏笔。1918年,德国人输掉了战争的豪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使得德国丧失了重要的鲁尔工业区以及其他一些土地,而且欠下了约合5万亿美元的巨额战争赔款。

    欧洲各国都寄希望于德国能够顺利地支付战争赔款,以缓解自己的债务压力和经济困难。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19207月,多方确定德国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分30年偿清,瓶颈每年付20亿金马克。这笔数额已经超过战前德国数年的GDP。仅赔款利息一项,德国每年就需要支付6亿-8亿金马克,相当于每年GDP5%还多。显然,德国根本无力承担这一天文数字的债务。

    在此期间,德国300多家造纸厂和20多家印刷厂每天24小时不停开工,为国家银行提供所需的钞票。到了后期,印刷厂已经赶不及制作模板在钞票上印那么多的零,而改为直接在1000马克的钞票上盖章,证明它变成了10亿马克面值的纸币,直接“升值”100万倍。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其后一段时间内(1914年至1923年德国特殊通胀时期),德国各地为了应对战争和危机,就已经发行了大量的地方性纸币,这是由于地方辅币短缺和政府币材不足,政府将铸币权下放至各个城市,这些纸币以代用券的形式出现,被称为紧急状态币。类似的情况也在奥地利等地发生。

    三、售品的特色

    这一时期(1914年至1923年德国特殊通胀时期)成为了德国钱币史上最精彩纷呈的时代之一。各个城市开始自行铸币,摒弃了以往宏大的国家纹章和君主头像,转而专注于各地区的特产、风物和名人,设计风格跳脱且浪漫。这些紧急状态货币,也被称为德紧,成为了这一时期独特的记忆。

    德国紧急状态币的货币单位有芬尼(pfennig)和马克(mark)。由于这类钞票种类繁多,存世量比较大,所以大多数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由于它们拥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钞票图案取材随意,色彩斑斓,所以这种钞票看起来落落大方,不拘一格,这令它受到许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德国紧急状态币并非完全都是用纸做的,少数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和其他因素也发行了一些特殊材质的钞票,这包括:①皮革;②木头;③扑克牌;④布料;⑤金属等。这些钞票的价钱往往比一般的材质纸钞要高得多,因为它们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十分难以保存,是钞票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这些货币的发行非常混乱,主要在区域范围内流通。发行机构包括政府、地方企业或银行。按照常理,这些货币应该在战后立即停止流通并回收,但实际上它们一直使用到1922年。1923年,魏玛德国政府时期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些货币没有明确的官方处理方式,成为德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

    有不少这类钱币上注有“至某年某月停止使用”,或者“在某某时期内有效”或者“战争结束即停止流通”之类的字样,售品背面注明了发行时间1920年,但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在1918年结束,而这种钱币却一直到1922年仍然不断发行。由于这类钞票种类繁多,存世量比较大,所以大多数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由于它们拥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钞票图案取材随意,色彩斑斓,所以这种钞票看起来落落大方,不拘一格。

    售品用微信简单翻译了一下,见图七,不准确,但是货币背面的发行地区、发行年代、签发人都一应俱全。

    紧急货币,在外国,已经形成专题收藏与研究,见最后一个图片图八,某鱼上还有售卖目录,这只是一个例子,我还看见过其他两种目录,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如何购买或参与拍卖?
方式1: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
方式2:扫码下载安装APP
麦稀奇
收藏·拍卖·社区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