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国际奥委会选择柏林为第十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1933年,当法西斯在德国上台执政后, 些进步的运动员和体育组织要求把奥运会改到其他国家举行,同时,全世界也响起了一片抗议之声,要求取消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然而国际奥委会却仅仅从作为一个专门委员会的原则出发,目光十分短浅,它看不到充斥德国国内的军国主义气氛和隐藏在集中营铁丝网下的种族主义,未发现这一切与奥林匹克理想是矛盾的。
对于法西斯德国来说,奥运会是其向全世界宣扬元首与人民的高度统、新秩序的优势地位和雅利安种族优越性的梦寐以求的良机。德国政府花了大量的金钱用于建设体育场馆和宣传设施。为了举行隆重的开幕式,铸造了高3米、重10吨的奥林匹克钟。在这个钟上,普鲁士鹰的利爪中抓的不是德国纳粹的党徽,而是奥林匹克五环。
总共有49个国家的3936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一届奥运会。早在奥运会开幕前很久,就编排和预演了希特勒及其随从出场的隆重仪式。奥运会的火炬是由克虏伯工厂制造的。几年后,欧洲大陆就会在这个军工巨头生产的枪炮下血流成河。1936年,希特勒分子们一边精心编制军事侵略计划,一边竭力向世界显示自己是多么的“热爱和平”与“伟大”。

德国1936柏林奥运会裁判员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