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电话卡、手机充值卡、用户密码卡(不能使用)
说明:随机发
1984年,深圳率先引进瑞士磁卡电话机,发行了首枚电话磁卡——“红话筒”。随后,各地纷纷开通磁卡电话,一大批设计精美、题材新颖、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话磁卡诞生了。1994年8月,电信总局发行了首套全国通用卡。之后,邮电部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各地方电话磁卡均停止发行,以统一发行的“中国电信电话磁卡”(即全国通用卡)取代。
电话磁卡的收集如同收集邮票一样,可分为传统集卡和专题集卡。传统集卡即按照各地发行的时间顺序排列一一收全并放人自制的定位册内。专题集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收集。如著名人物、祖国风光、地方民俗、体育运动、花鸟鱼虫、电信发展、历史文物、公共广告等。
电话卡的种类很多,其分类主要有:
一、根据电话卡的发行单位和使用范围,电话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全国通用卡:由邮电部电信总局发行,在全国通用。从1994年第一枚地图试机卡至今,已发行了共计20多套100多种。
地方卡:包括省级卡(含直辖市)、市级卡及特定单位发行的小范围电话卡。
二、根据电话卡发行的时间,电话卡又可分为下述三类:
1、早期卡(1985年~1991年),其中1985年~1989年有北京、上海、大连、福州、深圳、佛山、厦门等八大开通卡。1990年~1991年主要是国内其他开始使用卡式电话的省市所发行的电话卡。
2、中期卡(1992年~1993年),主要是第二批开通磁卡电话省市电话卡。江苏省即在此列。
3、近期卡,1994年至今发行的电话卡。
三、根据储值方式,在我国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电话卡主要有下面几类:
1、 磁卡(MAGNETIE CARD):这种卡在电话中占最大比例,使用亦最广泛,其中又可分为:
A、田村卡(TAMURA):早期卡背面为银白色,俗称银背卡,此卡均由日本制作。另一种卡背为咖啡色,现使用普遍,由天津磁卡厂生产。
B、欧特佳卡:又叫AUTELCE 卡,为厚型卡。卡正面下方形成黑带,是我国引用最早的卡,现在香港等地大量使用。如广东通卡等。
C、GPT卡:为英国卡,卡质很厚,背面全部或大部分是黑色磁膜,可分为针孔记号和无针孔记号两种。全国使用GPT卡的城市不多,深圳一直使用该卡。
D、太科卡:又叫TELEPHONE CARD,原产韩国,发行量一般不大。例如:宁夏白板卡及各种地铁卡等。
2、IC卡:又叫智慧卡(CHIP CARD)、电子卡(ELECTRONIC CARD),由法国发明,是一种厚型塑质卡。在卡上有集成电路(IC晶片)存储金额信息,可回收使用。这种卡我国正式发行的仅十数套左右,其他IC卡均属“局赠卡”类。IC卡将成为中国电话卡的主流。
3、200电话卡:现在国内有的城市使用长途预付费和密码记账相结合的电话卡。
四、根据电话卡内容,可分为普通卡、纪念卡、特种卡和广告卡等大类,每类又有不同内容。
另外,电话卡还有委制卡(由个人或某单位委托发行,并包销的卡,炒作迹象较明显),以及试机卡等。
电话卡收集还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网通电话卡,第二部分为中国电信电话卡,第三部分为中国移动电话卡,第四部分为中国联通电话卡。电话卡还分有:磁卡、IC卡、IP卡、201卡、200卡、300卡、智能IC卡,智能IP卡,充值卡、储金卡、储值卡、宽带视听卡、用户密码卡、智能SIM卡等。其中充值卡(储值卡)中又分固定电话充值卡、手机充值卡等;至于卡上的各种图案更是五彩纷呈,多姿多彩。
广东亚斯康卡-电话用户突破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