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MS66法国1810年拿破仑与玛丽·露易丝大婚银章
NGC唯一冠军分。
银章重量在1.3克左右,双人头像版,仿古罗马第纳里乌斯风格。银章被厚重的蜡笔彩包浆包裹,但仍可见强烈转光。
银章正面是拿破仑与奥地利的玛丽·露易丝双人侧脸像,下方有雕刻师签名“ANDRIEU”。反面图案是拿破仑正面站立,头朝右,与左侧站立的玛丽.路易丝双手相握;左侧是装饰有交叉弓、箭袋和火炬的明亮祭坛。
拿破仑与玛丽·路易斯的婚礼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联姻。1810年,为巩固法奥同盟,拿破仑选择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联姻,取代原计划与俄罗斯的联姻(原计划拿破仑要迎娶沙皇亚历山大的妹妹叶卡捷琳娜女大公,她是巴格拉季昂公爵的情人)。玛丽·路易斯时年仅18岁,是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第二段婚姻所生的长女,也是奥地利女大公;拿破仑时年41岁,两人相差了整整23岁。据时人记载,玛丽·路易斯起初极其抗拒这段联姻,但后来“在责任的驱使下同意了”。
这场婚礼被分成了三个仪式。首先,1810年3月11日在维也纳奥古斯丁教堂举行了“代理婚礼”,由弗朗茨皇帝的弟弟,奥地利名将卡尔大公代替拿破仑出席,“仪式极尽奢华”。接下来,又于4月1日在巴黎圣约瑟夫教堂举行了民事婚礼,隔日在卢浮宫教堂举行了宗教婚礼。在最后的宗教婚礼阶段,见证这场婚礼的围观群众从杜伊勒里宫一直排到了卢浮宫。帝国卫队为新人开道,众多法国元帅骑马伴随在两人的马车两侧。这枚抛洒章就是为围观群众准备的观礼礼物。
婚礼之后,1811年,玛丽·路易斯诞下拿破仑的继承人“罗马王”拿破仑二世。两人的关系达到了顶点。拿破仑多次在公开场合称其为“贤妻良母”。不过,拿破仑战败后,玛丽·路易斯携子离开了法国。
后来的评论者对拿破仑的第二段婚姻多有诟病,批评主要集中在奥地利已经在历次反法同盟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从超级大国降格成了法国的仆从国,而沙俄的力量却丝毫未减;如果拿破仑当时选择迎娶叶卡捷琳娜大公,则可以一劳永逸地保住自己欧洲霸主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俄国方面的资料显示,沙皇与他的妹妹对与拿破仑联姻都极为抗拒,叶卡捷琳娜作为圣彼得堡本土派的领袖,根本不可能接受拿破仑的婚约。如果拿破仑执意要与沙俄联姻,等待他的可能是无尽的拖延和推诿。
1810拿破仑占领西班牙20瑞尔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