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为尼禄放射状冠冕(radiate,象征神性或太阳崇拜)左侧面头像,身着埃癸斯(aegis,宙斯 / 雅典娜的胸甲,饰有蛇发女妖头像,象征神圣护佑),左下角有希腊数字 “LΙΓ”(即 “ΛΙΓ”,对应 13 年,标记铸造日期)。
铭文:“[ΝΕΡΩ ΚΛΑΥ ΚΑΙΣ ΣΕΒ ΓΕΡ ΑΥ]”,希腊语转写的皇帝头衔,完整形式应为 “ΝΕΡΩΝ ΚΛΑΥΔΙΟΣ ΚΑΙΣΑΡ ΣΕΒΑΣΤΟΣ ΓΕΡΜΑΝΙΚΟΣ ΑΥΤΟΚΡΑΤΩΡ”,译为 “尼禄・克劳狄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皇帝”,集中体现其皇权的多重尊号。
背面为宙斯右侧面头像,头戴桂冠(laureate,象征胜利与神圣性)。
铭文:“[ΔΙΟΣ ΟΛΥΜΠΙΟΥ]”,意为 “奥林匹亚的宙斯”,明确神祇身份。
此币铸造于尼禄统治末期(公元 66/7 年),正值犹太战争爆发、帝国东部局势动荡的阶段,作为埃及行省首府亚历山大港的官方铸币,其设计融合了罗马皇权符号与希腊宗教传统,体现了罗马对东部行省的 “文化适配” 策略。
尼禄的放射状冠冕源自太阳崇拜(罗马皇帝常以“太阳化身” 自居),而埃癸斯的使用则直接借用希腊神话中最高神祇的神圣装备,将皇帝与 “神圣护佑” 绑定;日期 “13 年” 对应其统治晚期,此时尼禄的个人崇拜达到顶峰,币面符号成为巩固东部行省效忠的工具。
历史价值
此币是罗马帝国 “行省铸币二元性” 的典型:正面以皇帝头衔与神圣符号强化罗马中央权威,背面以希腊神祇维系地方文化认同,二者共同服务于帝国对东部边疆的治理。公元 66/7 年的特殊时间点(临近尼禄自杀与四帝内乱),使其成为研究罗马克劳迪王朝在东部行省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实物,尤其反映了动荡前夕帝国通过货币符号稳定地方的努力。
【藏家出品C】【古罗马】埃及行省 马克西米安 四德拉克马 直径 20.00 毫米,重量 7.33 克,公元 286-305 年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