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资邮票是邮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邮资时贴用的专用邮票,不能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其主图通常包含“欠资”字样及面值数字。此类邮票的图案和刷色设计都较为简洁,欠资邮票通常不会向公众公开发售。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仅在上世纪50年代发行过两组“欠资邮票”。
1950年8月4日,新中国发行了第一套欠资邮票,共9枚——《欠资邮票(第一组)》。
该组邮票由孙传哲精心设计,每枚邮票的图案都展现了齿轮与禾穗的元素,尺寸为15×20mm,采用凸版印刷,齿孔度数为12 1/2度,面值则沿用了旧人民币制度。
设计师孙传哲先生使用稻禾与齿轮相结合,突出新政权特色;“中国人民邮政”与“欠资邮票”文字分居上下,中间为欠资金额,四周边角采用中国传统纹饰进行装饰。
这套欠资邮票由华东邮政南京印刷厂采用凸版承印,因为整体采用蓝色,故成为“蓝欠资”。
由于1955年3月1日新中国实行币制改革,改用新人民币,这套欠资邮票于1956年4月1日停止使用。按照当时规定,自1956年1月1日起,停售旧币面值邮票;自1956年4月1日起,停止使用旧币面值邮票;自1956年4月1日起至1956年6月30日止,可用旧币面值邮票调换新币面值邮票,以后改用欠资签条或欠资戳,不再使用欠资邮票。
各国首次发行——中国,孤独的M1,首套美术邮资封,1983年发行,新10全,略有黄点(店内编号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