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黄龙旗,大清国北洋水师舰艇悬挂实物,尺寸:310x75CM ,存世稀少,保存状态极佳。
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黄龙旗,清末使用(1888~1912)。最初黄龙旗呈三角形,并非正式国旗,主要是官船和海军用以区分外国舰船,民船不得悬挂,也有个别涉外官衙开始悬挂三角黄龙旗。1888年,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诸国庄严悬挂国旗,而清国却陷入无旗可挂的難,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于是奏请慈禧太后,请求颁发一面能够代表大清朝的旗帜。慈禧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采纳郭嵩焘的意见,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并设计为四角龙旗。至此清朝第一面国旗诞生,即长方形的“黄底蓝龙戏红珠”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