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主人公Adlivankina Mariya 阿德利万金娜·玛丽亚前苏联战地记者
随军记录1945年从波兰进攻至德国本土历程 以及自身在纽伦堡见闻和心情 还有自己在纽伦堡的生活琐碎 地铁票、电影院门票、以及审判现场和苏联审判官勋章照片,包含许多大名鼎鼎德三高层 信件加文件一共一百多份 记录个人与审批细节
故事:1902年Adlivankina Mariya出生于现白俄罗斯东部莫吉廖夫市(白俄罗斯工业中心 现还和郑州、长沙西安结为友好城市)
1920年在莫斯科参加工作 就业于莫斯科通讯社
1933年就读莫斯科新语言研究院 其中包含其学生证和成绩单 从成绩可以看出她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学霸
1945年也可能更早Adlivankina Mariya 跟随苏军参与战地报道任务
其中通过日记本可知 最早从1945年1月开始从波兰至德国境内的进攻路线 其中也有被疫病、包围、突围、身边的人负伤死亡,一直到德国投降的珍贵记录资料 根据日记显示战争结束后她也转入了406步兵团拿到了新的军服 所有条件得到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 在战争结束2个月后一位军官向她表白 她表示也很希望成为对方妻子 但是双方都沉默了 原因或许是当时的大背景 她需要继续留在部队 而师团于次月解散
接下来进入到纽伦堡审判环节 工作证显示玛丽亚是克格勃苏联随行翻译和新闻报道人员,因为几十分信件过多 分类目总结:
1.审判相关:写道罪犯前期轻松愉快的状态,甚至等待期间玩读数游戏,在陈述时期情绪激动以及翻译、书记员们的疯狂工作(根据日记记载,经常会出现通宵加班,玛丽亚本人有时候接近奔溃)除此之外,工作上的争执也非常多,因为许多战犯陈述时带有情绪口齿不清加上麦克风的质量问题,许多文字客观上听不清楚,加上有些书记员带有个人感情,想做出一些不利于战犯的陈述从速从重宣判,所以在翻译和书记方面动手脚,玛丽亚也因此和许多同事爆发过冲突,虽然玛丽亚在日记里面也表达了希望战犯受到重判但是她也在一页日记中提到翻译员的三条戒律
(1)对着麦克风讲话时要让声音持续不断
(2)说了就说了,过后要思考
(3)思考后就不要再追悔
2.人性: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玛丽亚提到最多的不是审判,而是一个普通人吐槽工作,她吐槽工作的无聊、重复,工作环境差,在给家里的信件中也吐槽过加班,但是说归说,玛丽亚表示自己可以坚持,也高压下寻找发泄,比如她去看了美国电影《被偷走的人生》,玛丽亚表示对美国的生活很感兴趣(在苏联无法接触)在个人的物品中也留下了电影票,另外她还通过跑步、舞会、戏剧等娱乐解压
3.生活条件:玛丽亚多次表示虽然住在市中心,但是战后的德国条件异常艰苦,生产力低下导致物质匮乏(但是从她留下的地铁票来看硬件设施仍在)所有的物资甚至是内衣、丝袜都要靠组织发放,但是同时她也给家里买了许多衣服、配饰以及当时苏联流行的高仿大衣最后从玛丽亚留下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纽伦堡的场景、审判场景,里面包括大名鼎鼎的
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国防委员会成员,纳粹党书记处负责人,德三第二承人。无期徒刑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第二任外交部长。绞刑
赫尔曼·威廉·戈林,纳粹德国政权第2号人物,空军总参谋长,国家元帅。绞刑(处决前自杀)
威廉·凯特尔,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陆军元帅 绞刑卡尔·邓尼茨,潜水艇舰队司令,第二任海军总司令。希特勒临死前指定的继承人,希特勒死后任德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0年徒刑
埃里希·雷德尔,第一任海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成员,海军名义总监。无期徒刑
巴尔杜·冯·席腊赫,全德青年领导人,驻维也纳总督。20年徒刑
弗里茨·绍克尔,冲锋队和党卫军将军,劳工事务全权负责人。绞刑
在照片中有严肃的审判也有战犯谈笑风生的场景但看照片甚至不像在接受审判之后还有苏联审判官照片以及摄影师签名,在众多照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玛丽亚和他们同框的身影全部证件+照片包含佩戴勋章照片+明信片100多个物品非常值得珍藏的一套
1696纽伦堡天使景观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