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枚“长牙齿”的邮票------红便士评级票齿孔大移位
该售品为旧票,品相较好,为红便士最早版本,星版,是世界上首次出现齿孔的邮票,但该售品卖点是齿孔大移位,虽然见下文介绍好像齿孔移位不少,但是实际各网站卖的移位较大的真不多见。美中不足的是评级盒子接缝处有裂,外表看不出,结果进了一根头发!没错,买来后发现有头发!就是图三右下角那根,因为太喜欢了,就没退货,反正这个东西不影响邮票!但是社主再卖时就要指出了,介意勿拍!
下面这段文字摘抄网络外邮之窗,写的太好了,极生动,有趣味性,有知识性,简直把红便士写全写“活”了,转来看看,如有侵权,请告知,会删除。(三个红便士售品的下面的摘抄文字都一样,为您省点时间)
邮票诞生之日并不是为集邮而准备,它是一个邮资凭证,所以邮票的发行并不像现在这样频繁和花样繁多,当时全部都是要手工制作,尤其是模板的制作非常耗费时间。所以一个版本的邮票往往要使用很久,不够本是不会换的。
什么时候换新邮票呢?有新面值需要或者模板损坏,改朝换代等特殊情况下才会考虑。但是黑便士变成红便士却不是以上内容,而是一个非常让英国邮政难堪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英国人很不“绅士”,虽然邮票的目的是统一邮资,尽量压低邮寄的成本。但寄信人还是想方设法想把这点钱省下来。
当时盖销邮票的邮戳并不是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日戳,而是一个被称为马耳他十字的红色戳记,非常醒目。但是这个盖戳用的印油有个问题,就是浸入性不强,和邮票的印刷油墨不容易融合,很容易擦掉。这就给当时人穷志短的英国人提供了一枚邮票多次使用的机会,这么节省的方法不用白不用,是不是感觉这个画面很熟悉?上点岁数的人应该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把邮票表面不小心抹厚厚的胶水,就能把邮戳和邮票之间加上一层保护膜。还有我们熟悉的去安源邮票,因为邮政规定不盖戳,结果导致反复使用。
这让邮票的发明者罗兰希尔大为光火,他让邮政部门立刻着手实验,研制出不容易擦除的印油。但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实验还没找到合适的材料,外面已经是群策群力,百家齐放,甚至有学霸已经研制出专门的化学清洗液,如果那会有网购,估计一定会大卖。罗兰希尔下死命令一定要尽快搞出解决方案,否则损失就大了。于是一项名为“彩虹行动”的实验开始了,所谓彩虹,就是各种颜色一起招呼,看看到底哪种颜色不容易去除。实验的结果就是:黑色!只有黑色可以顶住各种歪门邪道的攻击。唉,如果他们知道涂胶水的方法,一定会气死过去,说不定邮票就此夭折了。
于是在1840年末,红色邮戳就取消了,改成了黑邮戳。其效果是明显的,所有身怀绝技的化学高手都失败了。洗票票的歪风被彻底遏制。但是,副作用也是巨大的,就是太费眼睛。你想,乌漆嘛黑的邮票,再盖上一个黑色邮戳,都黑到一起了。要想辨认是否用过,比红色邮戳还有难度。于是,邮政工作人员这次急了,本着“你行你上”的原则纷纷向上级抗议,于是,黑便士就在1841年给换了“衣服”,变成了红色,但这其实不是真正红色,而是红棕色。由此红便士正式登场。
红便士其实就是换了颜料的黑便士,所以版式与黑便士一样,依然是每版240枚,规格是12枚X20行,总价值正好为1英镑。
在随后的几年里,邮票的进一步演变。红便士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别:1841-54年的无齿票。特点是没用齿孔。1854-58年的 "星 "版本,特点是已经具备齿孔,只在下角有格子有字母编号,而上角有装饰的星形图案(实际上是马耳他十字)。1858-79年的 "带版号 "版本,后续的有齿邮票新版,特点是四个角都有字母,两侧有包括版号的暗记(号码从71到225)。
对于普通集邮者来说,集几个品相完好的红便士邮票或者封片作为纪念就足够了,而一些铁杆邮迷则热衷于大全的收集,比如把所有的字母或数字收集全,也就是所谓的复版。或者71到225版号全部收集全这种“小目标”。更有人提高收集难度,比如只收集单一号码(比如全版第1枚位置),再集齐所有版本号这种比较极端的要求。抱歉,我还没见到成功案例。
在漫长的使用时间里,红便士具备了各种变体,加上邮戳的演变,使红便士封片收集变得非常有意义。。。。。。。。(此处省去1000字)。。。。。。后来的有齿邮票让撕邮票更为简便,但早期的工艺不是那么靠谱,齿孔位移司空见惯,当然如果实寄封上出现特别明显的位移,也是相当有趣的。另外有的邮票是用蜡油或其他物质贴上去的,虽然邮票自己带有背胶,但显然寄信人并没有打算使用。据说当时有一种传言,就是用舌头舔背胶会导致慢性中毒和传染病,所以有很多人拒绝使用背胶。邮政部门忙着解释背胶的主要成分是马铃薯粉,也很干净,绝不会因为嘴上沾上一点就会中毒或生病。但谣言还没攻破,新的谣言又出现了,就是舔这种马铃薯做成的背胶会导致发胖。
红便士使用长达38年,一直到1879年才停止生产。1880年的新邮票顶替了它的位子。在此时期,红便士依然容许使用。直到1901年6月1日,红便士才正式宣布作废。如果你能找到这之后的实寄封,也将是一个惊喜。
相比黑便士,红便士这种喜庆的颜色对于我们可能更容易接受,但它接替黑便士的原因竟然如此让英国邮政难堪。难怪这段历史也没什么人提及。
错变体 —— 比利时第一套带齿孔邮票齿孔移位, 1863-1866发行,利奥波德1世,20分旧齿孔上下移位 (店内编号205)